もんむすくえすと在线
剪融古今 意臻新境◼《もんむすくえすと在线》🐖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燕继荣认为,专项巡视是对原有巡视制度的完善。“在普遍巡视的基础上,有针对性地对特定单位和领域特殊‘关注’,重点主要集中在高层及社会关注、公众反映强烈的重大问题、突发事件、党风政风、选人用人等方面。在持续高压的反腐势头下,专项巡视的运用在情理之中。”
容易让人迷茫的地方,往往是十字路口。这种十字路口多种多样,如思想观念的、发展路径的、能力素质的、利益得失的,等等。置身其中,往往会左右为难、无法取舍,进也不是、退也不是。,全面从严治党,必须突出“关键少数”。一些腐败案件表明,权力导致腐败,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。严肃党内政治生活,突出“关键少数”,要将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,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作为监督的重点对象。习总书记指出,“党的高级干部要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表率,始终把握正确政治方向,坚持政治立场和政治原则,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,坚守正道、弘扬正气,坚持原则、敢抓敢管”,“党的高级干部要自觉经常同党中央对表,校准自己的思想和行动”。
强化党内监督是回应和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一把利剑。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,以卓越的成就赢得了广泛的支持和拥戴。但是,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,党内监督存在薄弱环节。一个时期以来,党内监督不严不实不力,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、党的建设缺失、全面从严治党不力,一些党员、干部党的观念淡薄、组织涣散、纪律松弛,一些党组织和党员、干部不严格执行党章,漠视政治纪律、无视组织原则。这些问题表现不一,产生原因各不相同,但归根结底都与党内监督弱化有关。广大人民群众对这些现象反映强烈。以强化党内监督来解决好党自身的问题,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。,“任人之道,要在不疑。”信任就是尊重,也是一种激励。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,如果缺乏信任、相互猜忌,必然会导致矛盾重重、内耗丛生。我们党是以崇高理想追求为纽带、由社会先进分子组织起来的政党,一贯重视党员之间、党组织之间、党组织与党员之间的信任理解,也正是靠着真诚的信任理解,不断激发起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,为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事业提供了可靠保证。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,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,更需要我们珍惜和用好信任这一宝贵财富,形成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,进一步汇聚起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。
自觉接受从严监督,同增强“四个自我”能力的坚定决心息息相关。古训曰:“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”“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。”有了这种心态,就能做到闻过则喜、知过不讳、改过不惮。在新的形势下,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推向纵深,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更加规范化、系统化、制度化、常态化,弘扬自我革命精神,主动接受党和人民的监督,显得尤为重要。但一些人仍处于盲目和麻木状态,有的口头上表示诚恳接受监督,行动上却有意逃避监督;有的认为监督是对自己不信任,不愿听取批评。这些表现的重要内因,在于缺失“四个自我”能力。信任不能代替监督,过去的业绩不能代替今后的努力。我们要把全面从严治党同增强“四个自我”能力结合起来,不忘初心,继续前进,确保党始终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。,于是,他根据党员干部的实际情况和中国革命的实践,发表了诸多有关党的纪律方面的论述,这些论述深刻回答了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特别强调纪律?”“什么是党的铁的纪律?”“党的纪律的性质是什么?”“怎么才叫做真正遵守党的纪律?”“不遵守党的纪律的根源是什么?”“违反党的纪律者如何办?”等六个关于党的纪律的重要问题,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体现了陈云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主要思想。
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,必须以直抵人心为目标指向,做到这一点,重在真诚对人,以诚感人。有人说,世上难事,莫过于把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。让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入脑入心,一靠真理的力量,二靠人格的力量。用人格力量感召人,需要拿出真诚,特别是做到言行一致,说的和做的合上拍,自己怎么讲的,对官兵怎么要求的,自己先真诚地做到、做好,这样才能真正让官兵充分地相信,觉得有样可学,有标准可依,继而发自内心地接受,自觉按照要求践行。,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“四性”要求,是党的优良传统的当代传承,也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问题的必然要求。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年代,我们党都非常注重开展党内政治生活。历史经验表明,每当我们的政治生活讲究政治性、突出时代性、坚持原则性、具有战斗性时,我们党就风清气正、团结统一,我们的队伍就充满朝气和活力,我们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。反之,我们党就会弊病丛生、人心涣散,各种错误思想、错误路线得不到及时纠正,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严重损失。解决中国的问题,关键在党,关键在于党要管党、从严治党。目前,党内还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。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党内各种问题,是我们从严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,也是新形势下继续进行新的长征的必然选择。
【編輯:佳斯娜·杜里奇】
相关新闻
- 中华文明具有开放包容特质 2023-06-01 03:41
- 杨小军:治国理政方略方式的战略定位 2023-06-01 03:34
- 黄进: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023-06-01 04:29
- 韩振峰:怎样认识“三个全面”的逻辑联系 2023-06-01 04:22
- 推进“三个全面” 迈向伟大复兴 2023-06-01 04:29
相关新发布
- 新常态下如何构建中国智库新格局 2023-06-01 03:35
- 城市建设的空间哲学思考 2023-06-01 03:58
- 青年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关键主体 2023-06-01 04:08
- 自干五是“富人” 2023-06-01 04:17
- 论反恐对国家安全制度建设的意义 2023-06-01 04:23